avatar
前端开发 / 动画 / 日语初心者

七天之后#01・2025 的一半

2025/6/30
14 mins

明明才写了一篇,Weekly 就快变成 Monthly 了。

以及周刊正式命名为了「七天之后」

不论是写日记还是写周记,避免把自己的内容变成流水账是很关键的一点,而普通人的生活其实没那么多值得记录的内容,于是持续的输入、针对输入的思考、对于自身的审视才应该是周记内容的来源。

上半年的 Check Point

回过头来复盘过去的半年才发现,在家待业的这段时间即便大半时间都窝在家里虚度光阴,好像也比前两年有工作时的生活更丰富。甚至相比大学时都有更多的时间去生活、去学习、去思考,当然浪费的时间也更多了。

我对上半年整体的评价是差强人意,即便有一半时间都在没有工作的焦虑中度过,但除此之外都还挺满意的,像是写长文、做更详细的旅游攻略、抛开业务学习技术,这些都是前两年工作时很少去接触的。

Three.js 与一次另类的面试

大概是三四月时候的事情了,面试了一家主业是数据标注的公司,不过说是面试,其实就是做了两道笔试题,然后开个共享桌面聊聊天。

第一道笔试题是一个很简单的表格,要求尽可能还原 UI 稿,然后顺带实现一下下拉筛选的功能。当时大概花了一个多少小时按照自己对于组件化的理解,拆分了 UI 稿的各个部分,分别实现了可复用的 TableTab / TabsDropDown 组件。面试官对我提交的代码的评价是「他收到的这些代码里写的最好的」。

之后他问了我在简历中提到的 Pixi.js ,实际上对于这个渲染引擎我只在业务中利用它做过一些动画,交互方面基本没有了解,并且对于它相关项目的介绍也是把重点放到了动画上。而他问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在 Pixi.js 中渲染一个 10 万面的几何体?」

在了解了我对于 Pixi.js 的掌握程度后,面试官给了我另一道笔试题「用 Three.js 实现百万级点云图的套索工具」。最开始听到这个题目确实吓我一跳,毕当时我完全不懂 Three.js,点云图的这个概念我也第一次听说,但他说有实习生能做出来,零基础问题不是特别大。那我肯定也能做出来。(事后想想可能是变相劝退)

QiYuOr2/three-point-cloud 这是我实现的代码,不论是点云图套索还是百万级点云图的性能优化全都实现了,虽然性能优化是取巧用 WebWorker 和一些分片逻辑做的,没有用更好的八叉树处理,但套索的选中计算速度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很优秀的水平。

面试官觉得我做的「太前端了」,功能的实现全部是前端的思路,他们想招更有创意一点的。大概问了一下,他提到了前端调用 GPU 去实现这个功能,或许「更有创意」的人确实能想到这个方向吧,但对于我来说确实是完全想不到,甚至我都不觉得网页能直接调用 GPU。后来我查了一下,WebGPU API 还只是个兼容性很差的实验性功能,甚至苹果的浏览器 Safari,实在 WWDC 2025 上才公布支持这个玩意。

只能说工作这两年确实被没有技术水平的业务开发困住了。

MyGO!!!!!×Ave Mujica 合同ライブ「わかれ道の、その先へ」

我的第二次日本之旅,旅途计划只有 4 天,起因是在做计划的时,我考虑的是这次 Live 正好赶上了五一调休,按照有工作的情况算,就算去 4 天也要请 3 天假。没错,当时的我根本没有去想我会失业 1 年。

这次旅行时间很短,其中还有一整天(两个半天)的时间要看 Live,再加上有几个第一次去日本的朋友同行,要带着他们去巡礼,因此行程计划的十分紧凑,甚至睡觉时间都被压缩了,三个晚上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 4 个小时,而白天的行程光步行都有 2-3 万步。可以说是非常特种兵式的旅行了。

很累,但很快乐。不论是大家白天一起去巡礼,还是 Live 结束后的 off 会,都是此前从没有过的体验。

朋友的婚礼

从日本回来后的第二天,又要从杭州赶到河南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

我一直很讨厌老家那种大操大办的婚礼形式,为了面子花钱去招待那些和自己没什么往来的「熟人」,在我看来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大办酒席的钱省下来不管做什么都比请客吃饭要划算吧。不过我也不否认或许能有人在这件事上能获得情绪价值之类的收获。

其实提这个事情只是想感慨一下,总感觉自己的认知还没有跟上时间流逝的速度,已经大学毕业两年了,都已经有同龄人结婚了,但自己好像还活在过去。

CP31

CP 是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听说过的漫展,以前对它的印象就是中国最大的同人展,好像是要对标日本的 CM 同人展。不过因为 CP 以前只开在上海,学生时代一直没机会去。

不过自从上大学后,这些漫展对我的吸引力就已经没有多少了,展会人太多挤得难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国内的漫展很少会去买动画作品的脚本/原画/设定集这类东西。

决定要去 CP31 倒不是说展会上有什么很让我感兴趣的东西,而是其他很多因素堆叠起来促成的。首先是它今年依旧开在了杭州,让我可以不用付出太大成本就能参加;其次,这一年里认识了许多朋友,与朋友们见面成为了我出门的一大动力;最后就是,抢到票了。

要说体验怎么样的话,其实在没有目标瞎逛的情况下,不会有特别深的感触,因为不管排不排队都无所谓,逛累了就找个角落歇一会儿,不想逛了提前离场也不会觉得有多亏。

CP31 记录图片

关于一年后的游记

Live与巡礼与日本旅行流水账 这篇游记大概是去年 9 月份开始动笔的,全文一万三千字左右,中间一直断断续续的隔一段时间写几句话,直到前几天才写完。

小时候我也曾有过一段经常出去旅行的时期,大概是小学、也大概是初中,如今关于那时旅行的记忆已经所剩无,而在那个手机拍照远不及相机的年代,连存在数据中的记忆屈指可数。于是我萌生了用一篇游记记录这次旅行的想法。

将生活化作文字对我来说并非易事,没有清晰的表达思路、想不出让自己满意的表达方式,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这篇文章的进度一直很慢,最后文章里其实也有一些让我不是很满意的地方,只是感觉已经写不出来更好的内容了。

不要被情绪所困

实在被裁员的最开始一段时间里,我计划的是休息一两个月去找工作,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因为不愿意背面试题进度一拖再拖,拖着拖着就拖到了 11 月。

11 月的时候,前公司的 LD 给我内推了一份工作。当时是连夜赶出来了一份简历给他发过去了,不过即便我不论是八股文还是项目都没有好好准备,面试还是通过了,我也因此对面试难度有了错误的判断。当时因为对方给出的薪资勉强和之前平薪,再加上这只是我第一次面试,综合考虑下就把 offer 拒了,结果谁知道之后就再也没收到过更好的 offer 了。

当然这个结果其实我也是能够预见的,毕竟在这段时间里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认真的背过面试题,也没有深入挖掘前几年工作中我做的那些项目值得拿出来说的点。

时间一直到了今年年初,我开始时不时的陷入一种很焦虑很自责的情绪,在明知道这种情绪对我找工作和生活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依旧难以避免或是疏解它。我无法安心的打开游戏、动画,但又在逃避面试、逃避找工作,生活也因此逐渐变得失去了规律。

夜晚会加重人们的负面情绪,昼夜颠倒的我每天都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生活在自己营造的负能量垃圾桶中。

直到在读《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时看到了一段话。

痛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持续的抑郁也可以是一种逃避。她躲在痛苦砌成的屏障里可以很安全,不需要面对任何事情,也不需要和外面的世界有任何互动,这样她就能避免受到新的伤害。她可以用内心的批判来为自己开脱: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因为我本来就一事无成。

---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节选

我不想让逃避成为自己的底色,于是开始做出改变。开始像大学时那样,让自己忙碌起来,用代码、文章之类各种各样能让自己感觉到有所收获的东西把时间填满,破坏掉负面情绪肆意增长的「土壤」——空闲时间。

或许这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决定,因为选择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现在该做的事情。但至少这样可以让我不会浪费掉更多时间,即便在迷途中,也依旧在尝试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