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三十岁时,存在于记忆中的如今会是什么样的呢?
二十五岁回忆录
回顾我二十五岁的这一年,没有属于这个年纪的意气风发,也没有走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停滞、迷茫、看不清未来,一张无形的大网困住了我。本应去寻找出口,去试着改变,但这一年我任由自己停留在原地。
在互联网行业,裁员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实习时我就已经在前公司经历了两轮裁员。先是公司内传出小道消息,紧接着一些同事被领导约谈,然后大家一起吃散伙饭,最后又回归日常的工作节奏。
实习期的第二轮裁员,所有的应届毕业生都在裁员名单上,我的名字自然也在,不过当时隔壁部门还比较缺人,于是我就内部转岗过去了,薪资也没有变化,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等到第三轮大规模的裁员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那一段时间我参与的项目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益,并且在公司正式工作的这两年来,我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亮眼的工作成就。于是在公司效益下滑的时候,出现在裁员名单上,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刚离开公司的前几个月,我其实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休了最后的年假去日本旅游、拿了 N+1 的赔偿、突然卸下了一直坐班的压力,那几个月眼中的世界似乎都变得更宽广了 。但随着空窗期越来越长心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部分内容在 七天之后#01・2025 的一半 / 不要被情绪所困 也有提到,就不过多赘述了。
在失业的这段时间里,和别人交流时我好像总会不经意间把「失业」、「裁员」、「脱产」这些词语挂在嘴边,或许是潜意识里在试图用这样的身份标签,从别人那里换取些什么。这样的行为想想还挺可笑的。
关于离职前去日本旅游的一些故事,在 七天之后#01・2025 的一半 / 关于一年后的游记 中有提到过,我还专门写了一篇 Live与巡礼与日本旅行流水账 来记录这次旅游。那篇文章目前还在 Notion 上,因为排版比较复杂,等之后有机会再放到博客里吧。
这是我在刚步入二十五岁的第一个月里,就经历的两件对于我来说比较难忘的事件——裁员和出国旅游。
之后的生活,抛开一直宅在家打游戏、看动画、写代码这些不变的日常,倒也还算有趣。圣地巡礼和推二次元偶像这两件事,让我与许多网络上认识的朋友在现实中也有了交集。我们相约在宁波、杭州、上海乃至日本,一起参加各种线下活动、一起圣地巡礼。
和大家一起出游的日子,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依旧「活着」的这个事实。除了每季度的上新的 TV 动画,生活似乎更有盼头了,我开始期待下次与朋友们相聚的日子。
但「灰姑娘的魔法」一定会迎来它失效的时刻,重新回到生活的我们总要面对现实这座大山。我又要继续寻找通往未来的道路了。

Gemini CLI 初步使用体验(2025.07.19 记录)
最近尝试在项目开发中使用 Gemini CLI (因为没钱给 Cursor 和 Claude 付费)。实际体验下来,要想 Gemini 输出足够可靠的代码,得先搭好项目的整体框架,拆分好各个模块,然后再给它提供详细充足的上下文(例如:外部组件依赖、是否需要抽离 Hooks),这样它才能输出比较完备的代码。
即便是这样,Gemini 也会偶尔输出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出来(比如输出的代码包含了 Markdown 语法的代码块)。
我也有尝试利用 GEMINI.md
构建 Context
,实际的体验也并不是特别理想,有些上下文中的内容它似乎没有很好的去理解,也或许是我一直在尝试让 Gemini 按照我的思路去开发导致出现的一些偏差。
尽管存在上述不足,Gemini 依然显著提升了我的开发效率,后续我会继续探索并优化它的使用方法。
大概关于课题分离
在一两年前我就读完了《被讨厌的勇气》,也了解到了文中提到的阿德勒心理学的「课题分离」思想,粗暴点概括这个思想就是「关我屁事、关你屁事」。虽然一直知道这套用来消解内耗心理的理论,但一直没怎么尝试去实践。
最近遇到了一些事情,突发奇想就尝试应用「课题分离」的思想去处理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这套理论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课题」另一个是「分离」。不仅仅是要做到「分离」本身很难,甚至连如何准确区分哪些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课题」也是一大难题。
「课题分离」强调的是「什么是我该负责的事情」,很多性格上比较内耗的人本身就会无意识的扩大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另一些人可能又会主动的回避自己的职责,这就导致了后续的「分离」并没有达到理论预期的效果。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得不到位,总觉得现实并不能如同理论期望一样做到真正理性的课题分离。比如期望得到喜爱女生的回应、或者其他一些情感方面的话题。这样来考虑的话,是否可以理解为这个理论是在鼓励人们以较为理性的思维去生活呢?
Bilibili World
继 2024 之后,这是我第二次去 BW。
其实综合性漫展对于我来说没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论是 Coser 还是那些商业摊位送的免费周边,都很难勾起我专门去一趟展会的欲望。
2024 年是因为 MyGO!!!!! 的声优以及一位从小看到大的 UP 主会到场,才决定要去的,那次虽然 UP 主和声优都见到了,但是因为 UP 主在场外签名的时间和声优登台的时间冲突了,没能拿到 UP 主的签名以及合影。
今年的话,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去年没有拿到签名的遗憾,另一方面则是结束后朋友们有聚餐。或许是年纪逐渐增长的缘故,自己的开始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不过面对不是很熟的人还会有些抗拒就是了。
文章地址: https://blog.qiyuor2.me/2025/weekly2025_02_from-25-to-26
本作品由 柒宇 采用 CC BY-NC-SA 4.0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